华中科技大学副院长刘成斌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1月12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教授莅临我院讲学。讲座以“人口流动的二次转型与乡村振兴新机遇”为题,讲述了人口流动的二次转型源起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与挑战。讲座由副院长海龙主持。

首先,刘成斌讲述了第一次人口转型的缘起。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开始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这一历史阶段中,进城务工的农民主要目的在于寻求生存,这一群体的重心、参照系仍然保留在农村,被认为是城市的“过客”。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城市工作的报酬要高于务农。到80年代末期,已经有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

其次,二次转型是相对于一次转型而言的。刘成斌认为,二次转型是农民工就业结构发生转变,进入第二产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回流到第一产业或进入第三产业。例如,今年房地产市场、加工制造业正在经历寒冬,科技的发展让一些简单体力劳动工作被机器替代。种种原因叠加,导致转移进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出现剩余,这种转型不同于工业化时期的主动。在新经济背景下,剩余劳动力回流一产、转移三产,更多的带有被动色彩。近十年,农民工从生存理念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引出了学界对第三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来看待当下的劳动力存量和分配问题。

刘成斌着重讲述了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他认为,二次转型是应对当前老龄化问题的合理策略,是对分布不合理进行的结构性调控。其中,二次转型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农村面临着空心化、家庭发展、教育、医疗等问题,乡村振兴既缺乏人口也缺乏人才。劳动力的回流不是简单的继续种地,务必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他引用王春光的观点,提出要将一产与三产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此外,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刘教授提到农民工在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方面存在问题,当务之急是第一产业的培训,特别是与科技相关的农业。他还强调了家庭化的理念,认为现在社会正在面临巨大张力,需要充分利用第二个十年的背景来强化中国人的顾家意识,同时也要重视农民工在家庭化发展政策方面的需求,如保险、家庭税收等。

刘刘成斌与在场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气氛热烈。海龙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在二次转型中,我们要重新固化中国社会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避免原子化社会带来的风险。

(社会事业学院 杨威威)


版权所有©3499cc拉斯维加斯(中国·官方入口)-Macau Game Mall社会事业学院 学院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校区 联系电话:0373-3328859

豫ICP备:05002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