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3499cc拉斯维加斯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是高中建同志。本中心专注于青少年问题研究,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唯一的青少年问题专门研究机构。本中心源于八十年代的学校德育教研室,2003年3月经过重新组建,正式命名为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2005年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在以高中建教授等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目前中心凝练有5个研究方向:
1.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包括青少年社会热点问题、青少年问题的生发机理、青少年维权和教育模式等方面。
2.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包括青少年道德建设中诱发问题的矛盾和原因、校园文化建设等。
3.新农村建设与青年参与研究,包括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现状、途径,以及农民工问题、农村青年就业等。
4.青少年发展研究,包括青少年政策研究、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青少年成长成才研究等。
5.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理论、路径、方法研究等。
二、科学研究
自成立以来,中心承担各级科研任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在2008-2012年上半年期间,我中心承担国家、教育部和其他省部级项目共113项,经费合计239.7万元,人均8.88万元。科研成果也呈节节攀升趋势,2008-2012年上半年,以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282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14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19篇。
此外,中心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荣获的各种奖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都呈逐年递升之势。
三、人才培养
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中心加大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以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依托,加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本中心自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多,2004年有7人,2008年在读研究生已经多达56人,2009年至2012年在读硕士研究生超过80人。
通过多种奖励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精心培养一批学术成果突出、学风优良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出国进修、外派人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学习等多种新形式,加大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外各种学术机构联合、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短训班、讲习班之类,使我中心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问题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四、学术队伍
本中心学术梯队结构合理,人员构成学历层次、职称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成果丰富。中心凝聚了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有14人,占50%;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其中35岁以下7人,36-45岁的有11人,46-55的岁有9人。外聘专家有张耀灿、风笑天、陆士桢、詹万生、孙抱弘、关颖等8人,在相关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基地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在本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高中建教授作为本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心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术带头和组织领导作用。
中心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有:
(1)高中建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理事长、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4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80后现象的归因与对策分析》被引用达59次。承担各类课题2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8项,其余课题12项;获各项成果奖17项,其中省部级11项。
(2)罗建平教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带头人、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负责人。学术论文69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3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承担课题20多项,其中省部级6项,科研经费共34.5万元。
(3)刘怀光教授,哲学博士,共青团河南省委青少年问题研究特聘专家。发表学术论文36篇,CSSCI及核心期刊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承担各类课题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项。
(4)蒋占峰教授,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河南省委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新乡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荣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等荣誉称号。近3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获奖成果7项,目前承担项目4项,近3年可支配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
(5)马福运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专项项目等3项;近3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多项;曾以3499cc拉斯维加斯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研究生学术新星”;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
五、社会服务
基地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关注、服务社会现实,累积了大量的基层及社区工作经验:参与支援汶川灾区儿童的心理救助;参与中国独生子女生活现状、河南省未成年人发展状况;参与河南省教育发展状况等多项大型调查研究及相关报告的撰写工作;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参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的撰写等工作。许多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多项科研成果被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妇联、共青团河南省委等单位采纳,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厅社政处采纳在全省学校予以推广。
六、学术交流
中心围绕着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曾先后邀请王顺生、段忠桥、史柏年、刘少杰、陈涛、陈树强、王笃强、葛剑雄、李崇富等专家学者到中心讲学或开展学术交流。本中心还与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当代青年研究》杂志社、武汉大学心理健康与发展研究所、郑州大学中国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上海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等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
中心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参加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社会政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等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并多次派出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如,中心主任高中建教授曾应邀参加由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的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西部区域研讨会;副主任罗建平教授赴德国法兰克福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副主任刘怀光教授赴日本国立三重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吴成博士多次到伊朗访问、交流,对伊朗青少年与我国青少年的发展状况作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对比研究;沈洁博士参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编写工作等。
此外,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养成教育学术研讨会”、“社会工作与青少年问题学术研讨会”、“河南省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青少年发展状况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七、物质条件
中心现有研究和办公用房300余平方米,设有办公室、专家工作室、资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均配备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中心图书资料和阅览室用房面积达120平方米,中外文图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杂志120多种。另引入、维护多个共享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不列颠百科全书网上数据库、全面报刊索引数据库、新华社教育专供信息、重庆科技期刊数据库、荷兰KluwerOnline期刊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等。另外还创办学术交流刊物《青少年问题研究通讯》(内刊),亦设立有“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网站”,并在新浪网上开通了“专家博客”,专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青少年的成长咨询服务。
八、管理工作
中心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实施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基地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商讨决定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开放课题,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坚持科研定期评估制度;多年来,形成了以“严谨、有序、高效”为特色的领导风格,坚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流动竞争机制,实行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科研等以及人、财、物的计算机管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肯定。
九、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项目
中心丰富的学术成果、科学有序的管理、软硬件皆齐全的设备条件以及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我们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科研单位开展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于今年9月12日和中心签订“关于合作建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的协议书”,并于当日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至此,中心的各方面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在协同创新的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