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基地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3-04-22      访问次数: 188

 

   本中心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拓展研究领域,长期、持续推进基础研究,成为一个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实施“3I创新”(Innovation),即:

1.学科创新吸引学校各个单位、院系研究力量,让更多的学科介入青少年研究,以形成学术创新点,维持更长久的学术生长力。

2.方法创新。创新方法下一阶段工作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注青年民生;要在区域上形成特色。每年设定1-2个重点攻关项目。设定研究重点,以省教育厅基地课题招标的形式,进行课题招标。比如,今年的重点攻关项目就是:流动人口。并要求负责人定期汇报介绍其研究发现和结论,进行学术研讨。

3.团队创新。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并在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下形成研究团队:

高中建 青少年社会问题研究

刘怀光 青少年文化研究

马福运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长伟 儿童福利研究

吴成 社会思潮研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孔国庆 青少年成长成才研究

    二、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

1.加强与上海社科院青少所等单位的联系,共同制定青年的研究发展规划,合作出成果,逐渐成为青年研究领域的引航者。

2.每年邀请2-3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到中心讲学,或把其聘为中心专家;委派中心科研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1-2次;每年派出1-2名人员到国内外著名学府学习、交流,汲取国内外学者的优秀学术思想;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共青团中央、各类高校举办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

3.拓展国际学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国际问题研究,探索在国外和港澳地区合作设立研究机构,形成一批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重镇。

4.着力加强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建成一个高水平数据和信息中心。

5.建设英文网站。每月至少更新1-2次。

    三、咨询服务

1.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

2.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

3.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顾问。

4.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特别注意的是,尤其要突出问题导向,以研究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成为一个国家级“智库”。

    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要把制度创新作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关键。

1.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

2.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学术委员会规划。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且不少于5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是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岁且身体健康;应注意吸收中青年学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学者不应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教育部备案,主任经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不能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心将全面落实上述五项任务,加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加强高端人才吸纳与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大力促进中心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