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家精神,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践行教育部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党委教师工作部特推出“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栏目,开展线上学习交流,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学校双一流创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勉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高度凝练,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对深入把握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宝贵经验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政治灵魂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教育家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心有大我,就是爱党爱国爱人民。教育的价值内核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这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内在相通、高度契合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党和人民的需要置于教育事业首位,坚持将自己的教育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潜心育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品格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世说新语》,意思是说言行足以成为士人的法则、举世的示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是教育家的立身之本和显著标识。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的本质和对象决定了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为人师表是神圣的职责,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教育者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崇高教育理念。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加强师德建设,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求
启发智慧而不灌输,滋润心田而不冰冷,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施教、定向施教,促进全面发展,是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只有运用丰富的育人智慧,才能体现教育深入学生、深入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家精神中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智慧的继承,又融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不竭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拥有真才实学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教育者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提升,才能更加自信地去教育学生。当今世界,知识更迭和技术革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如果不坚持学习,紧跟时代,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方式很快就会落后于时代脚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迭知识结构,潜心钻研学问,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新时代对教育者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者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切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保持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真挚热爱和执着追求,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乐于教导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也是教育者热爱教育事业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仁爱”是中华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也是熔铸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人格理想。教育家精神中“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蕴含着最深沉的中国精神,体现着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学生、心系教育,严以律己、甘于奉献,具有尊重、理解、宽容的品格,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宏大格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正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心系人类前途命运,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价值取向。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世界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多元知识背景,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能够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具备参与全球事务能力,立志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时代公民。以文化人是教育的优良传统,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集聚整合育人资源,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当代教育新篇章。
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原则遵循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努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王炳林,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梦,系该院副教授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3年9月1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