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共青团3499cc拉斯维加斯委员会网站!今天是 2013-10-30 12:33:02 星期三

热门文章

网上团校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四至六)

发布时间: 2020-05-21     浏览次数: 469

习书记180余字寄语闽东大学生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四)

198974日晚9时许,中国人民大学的郭海鹰与北京大学的林忠两位宁德籍大学生,怀着对家乡发展的强烈关注,以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记者的身份敲开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宿舍,受到习近平同志的热情接待。习近平同志于次日围绕“闽东的建设与希望”等话题,在办公室与他们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并在数日后给他们寄来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是270万闽东人民的骄傲。”“殷切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安心学习,学有所成,早日参加建设,造福桑梓……”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郭海鹰,男,19687月生,福建宁德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1986级本科生,201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正处级干部。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采访组:石新明 唐敬 秦涛 王丽莉

采访日期:2018129

采访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之家

采访组:郭海鹰老师,您好!听说您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创办了一份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请介绍一下创办这份刊物的情况。

郭海鹰:好的,这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就是现在的宁德市,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俗称“闽东”。宁德的南面是福州,北面是温州,相比周边城市,当时这里经济比较落后,好像是处在一个沿海经济发展的断裂带上。作为闽东学子,我们感到很焦灼,急切希望有一个了解家乡情况、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的渠道。

因此,在1988年、1989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和当时在北大读书的中学同学林忠就去代表驻地,找到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和闽东籍省领导,向他们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陈增光专员的鼓励和支持后,我们共同发起创办了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这是闽东籍大学生了解家乡、宣传家乡、智力支乡的平台。

采访组:听说您在1989年暑假以《闽东大学生》记者的身份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采访到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郭海鹰:1989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宁德地区福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听说年仅36岁的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是经历过“文革”磨炼的“老三届”“老知青”,带着对家乡建设的关心和同时期大学生的困惑,我就想代表《闽东大学生》去采访习书记。198974日晚上9点多,我和同伴林忠同学在宁德地委大院宿舍区,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习书记的家,并鼓起勇气敲门。为我们开门的是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面对“不速之客”的深夜造访,习书记非但没有生气,没有摆“官架子”,反而是热情接待,问了我和林忠的身份和来意,约我们次日上午到他办公室深聊。

第二天上午,习书记在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和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习书记谈起闽东的人才问题,谈到闽东建设和闽东的希望,还同我们畅谈了中国的改革和民主建设,谈电视剧《新星》与李向南的原型,谈他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会,还送给我们一本《福建论坛》杂志。

告别时,习书记拍拍我的肩膀,诚挚地对我们说:“日后碰见闽东籍大学生,请代我问他们好!”亲切的话语,至今萦绕。数日之后,习书记还给我们寄来了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

拜访习书记前,我和林忠同学准备了一个相机,装上一个新胶卷,但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胶卷没有装好,很遗憾没有留下照片。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为什么送给你们一本《福建论坛》杂志?

郭海鹰:当时我们请教习书记对闽东乡镇企业改革的看法,他起身到书架上取下一本杂志,说:“我在这期《福建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的文章,详细表述了我对闽东经济发展的看法,就送给你们吧!”

采访组:这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的内容您还记得吗?

郭海鹰:根据此次采访,我们拟写了《闽东的希望——习近平同志谈闽东建设》,并刊登在19898月印制的《闽东大学生》上,后面附上了习书记180余字的寄语,内容是这样的:

寄语闽东大学生:

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是270万闽东人民的骄傲。你们在知识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使闽东父老乡亲感到欣慰。闽东改革、开放需要大批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青年知识分子,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需要一代新人。你们肩负着振兴闽东、振兴中华的重任,我殷切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安心学习,学有所成,早日参加建设,造福桑梓,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

习书记对闽东大学生的寄语刊发后,在闽东大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大家都说家乡的地委书记给我们在校大学生寄语,这在以前都没听说过。

习书记不仅关心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籍大学生,而且非常关心在闽东读书的大学生。宁德师范学院(当时校名叫“宁德师专”)是闽东的最高学府,习书记多次到学校看望师生,帮助师生解决困难,198910月他还专门到学校给师生作了一场形势政策报告。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郭正武曾向我们回忆过聆听习书记报告的情景。他说,报告会在宁德师专竹棚馆举行,临时用桌子拼了一个主席台,师生们自带凳子来听报告,挤满了整个礼堂。习书记的报告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把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听后感到耳目一新,很受教育。习书记在报告中谈到青年学生要注意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和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改革、建设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郭正武老师说,习书记在报告中讲到的中美两国国情的比较令他印象特别深刻。

采访组:您刚才讲到习近平同志在办公室与你们谈到闽东的人才问题,能否介绍一下你们谈论的主要内容?

郭海鹰:我们当时谈到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人才问题。习书记说:“现在的情况是越贫困的地方,人才越缺,绝对数少。在山区,一个县没有几个助工,地区经贸委甚至连一个专业的翻译都没有。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有问题,有些专业偏多,来了不对口,造成人才既短缺又过剩的畸形现象。另一方面,体制也有问题。由于实行财政包干,有些单位不想要人,想要人的单位又因为编制冻结要不到人。”

习书记接着说:“‘孔雀东南飞’在目前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贫困地区待遇远不如东部。我从厦门调到闽东,职务高了半级,工资少了四十。而且即使少拿几十块钱,人们也想过城市生活。因为城市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及子女教育比乡村、贫困地区要好得多。闽东要实现到2000年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问题。经济不发达,绝不能成为不办教育的理由,现实的途径是培养实用人才,急用先办,搞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建立人才的动态平衡,招聘人才到闽东,但不强求他们扎根闽东。”

采访组:您刚才说习近平同志向你们谈到“闽东的希望”,请回忆一下相关内容。

郭海鹰:我们问:“闽东的希望何在?”

习书记说:“那要看你们对闽东的‘希望’是什么了。经济发展需要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的相互结合。既要避免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我去年到闽东,听到三大热门话题:修建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这都是动辄上亿投资的项目,有赖于国家全局性的宏观决策,在目前治理整顿的形势下显然不可能进行。目前的重点应是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搞好挖潜,因为现有工业生产能力由于能源、人才等原因还有三分之一未开足。同时,必须保持相当的发展速度。闽东的农、林、水电潜力极为可观,水电只开发了5%,水电是基础产业,效益又好,所以,先有钱,先办电。有了资金不要搞撒胡椒粉,要侧重投入经济较发达地区,特别是福温线一带。我们设想以赛岐为中心增长点,沿路向山区梯级推进。对原料充足、销路好的主导产业要实行倾斜政策。扶贫资金要先扶持乡村经济实体,增强其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较少的钱在短期内产出最大的效益,而后通过较发达地区带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采访组:听说您还沟通协调促成了北京大学福建籍学生1990年暑期组团回到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郭海鹰:借着《闽东大学生》的成功之势,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拜会了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提出创办《福建大学生》的想法并得到题词祝贺。毕业前夕,我拜访了当时九十高龄的冰心先生,先生欣然为家乡学子创办的报纸题写了刊名,同意担任顾问并题词——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1990年上半年,部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福建籍学生就托我帮助联系,打算暑期组团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9907月,习近平同志刚从宁德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当他获悉北京大学福建籍学生暑期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专门指示市里相关部门做好安排。

1990731日,实践团结束了在福州市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天晚上,上任不久的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专程看望实践团成员并与大家亲切座谈。当年北大社会实践团骨干成员之一黄誌同学,现为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已从人大毕业回到福州工作,因此参加了当天晚上的座谈会。

我参加了这次座谈,并根据现场记录撰写了《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拟经习书记同意后刊发在《福建大学生》。于是,我就将这份手写稿寄给了习书记。习书记收到后亲笔修改并批示:“已阅,可退郭海鹰同学。习近平,10.27”。福州市委办公厅还盖了批转章。

2013619日下午,在习近平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之际,学校隆重举行了“学理论、走基层、长才干”师生座谈会。会上,我把珍藏多年的习近平同志亲笔批阅的手写稿《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以及自己在校主编并刊载了当年在闽采访活动的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和《福建大学生》捐赠给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

采访组:您与习近平同志的这两次座谈交流,对您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郭海鹰:习近平同志1989年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的两名同学畅谈了一个上午;1990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30多名同学座谈了一个晚上。这两次座谈交流,我都亲身经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令人敬佩和感动,这两次座谈是我终生难忘的大课,对我的人生态度和职业选择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07月,我毕业回到福建,在省毕业生就业指导暨人才交流机构工作。刚入社会,遇到一些困惑,我就写信向习书记作了汇报。1991年,在福州市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习书记走过我单位展台时见到我,马上停步回头对我说:“你的来信我都看过了,找时间我们聊聊。”1992年,我已调到当时刚刚组建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担任秘书工作,在省市领导出席汽车合资项目谈判活动时,我又遇到了习书记,他询问了我的情况,并鼓励我在企业多磨炼、多学习,说这有助于年轻人成长。

我先后在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本部的多个岗位工作过,还到省委党校脱产学习了一年,也挂职担任过贫困乡镇领导、重点国企工厂领导和合资企业负责人。2000年,我作为国有股东代表到东南汽车工作。东南汽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支持创建并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我从福建调回到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多个基层岗位的磨炼使我增强了团结、服务、效率和创新意识。习书记当年对我的谆谆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受益终生。

1991年到2009年,我在福建汽车行业工作18年,有幸见证了福建汽车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福建汽车人的逐梦之旅中,习近平同志与福建汽车有着特别的情缘,他每每在关键时刻作出十分关键的决策。

采访组:能否具体谈谈习近平同志在推动福建汽车工业发展方面的情况。

郭海鹰:闽台合作初期,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闽台合作东南汽车城落户福州,并圈定了东南汽车厂址。东南汽车项目选址时,当时福州有几个县市争着要上。1995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有两个县委书记同时跑到习书记的住处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落户。最终是习书记拍板将项目放在闽侯县青口镇,这里距离福州市区30多公里,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1999926日,东南汽车建成投产,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出席庆典仪式,圆了“福建汽车梦”。

东南汽车是迄今为止两岸合作的最大汽车厂,并带动台湾地区数十家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周边,成为两岸产业、经济融合的成功典型。目前,青口镇已发展成为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典型。

2000621日,习省长考察了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和协力厂及省汽车销售公司华夏汽车城后,在省汽车集团八楼会议室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了省汽车集团董事长凌玉章的工作汇报,对福建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及“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进行了认真研究。习省长对闽台汽车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加强国际合作、联合重组福厦汽车、给予福汽集团特殊政策等指示,拉开了福厦汽车联合、全省“一盘棋”发展的序幕。会议决定,“十五”期间省汽车集团实行利润全留,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属地方的25%部分形成的财力,由省财政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安排给省汽车集团,用于汽车项目的投入。200110月福厦汽车完成联合重组,20029月习省长亲自赴京汇报争取,20033月东南菱帅轿车下线上市,圆了“福建轿车梦”。

2002613日,习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重点讨论研究与戴姆勒合作生产商用车等福建汽车“十五”期间重点发展项目,并就下一步工作的推进进行部署。20027月,福建省政府正式向原国家计委报送福建奔驰汽车立项报告,“福建汽车强省梦”从此启动。

201094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回到他曾工作过17年的福建,特地安排时间视察了福建奔驰汽车公司。在视察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回忆说:“当时我们为这事协调了好多次。”足见他对福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切之情。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贯重视基层工作,在宁德工作时还建立了“四下基层”制度。作为一名宁德人,您是否听说过习近平同志下基层的故事?

郭海鹰:习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创立了“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还有许多关心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就连他离开宁德时的工作交接都是冒雨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完成的,他最牵挂的就是基层的干部群众。

我听得最多的是习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尤其对他第一次到下党乡调研时的两张照片印象深刻。下党乡是宁德九县中四个特困乡之一,人称“五无乡镇”(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由于交通闭塞,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乡民们甚至害怕家里的猪仔养肥了运不出去,卖不了钱。

1989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弈周(大家亲切地称呼他“老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站起来“放炮”: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老杨的话“辣味十足”,一下子就引起了习书记的注意。他详细询问情况后,当场表示一定要去一趟下党。不到一个月,习书记就带上相关委办局的同志,到下党乡现场办公。

第一张照片记录了习书记一行在下党乡走山路的情形。那是1989年的一个夏日,他们清晨6点从县城出发,约上午9点车开到山下就没路了,然后步行十几华里山路,约11点多走到下党乡。一路上老杨拿着一把柴刀在前面开路,大家手持竹竿沿着荆棘丛生的山脊小道而行。走在前面戴着草帽、肩搭毛巾、汗透衣背的高个子就是习书记。下党之行,习书记来回步行4个半小时,听说脚底都磨出了血泡。“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异常艰苦,异常难忘”是习近平同志后来回忆起下党乡时的真切感受。

“‘地府’来了,‘地府’来了!”一路上,老百姓奔走相告,异常惊喜,因为他是“到过这里的最大的官”。当地老百姓管地委书记叫“地府”,也就是知府的意思。沿途,当地老百姓自发地送来祛暑茶,一桶一桶地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喝。习书记到下党时已经浑身湿透了,当地干部在村口的廊桥上拉起一块塑料布围了个小圈,他在里面拿了一桶水,从头到脚冲下去,然后换了衣服,就到廊桥对面的小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

第二张照片记录了习书记在小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的情景。当时下党乡没有办公用房,连乡党委办公室都设在一个改造过的牛圈里,这座墙面凹凸不平、连门都没有的土夯学校已是当时“顶级”的会场了。大家将两张课桌拼成了主席台,上面铺了一条从乡亲家借来的花床单,临时写的“会场”二字格外醒目。

工作人员安排老杨在台下的汇报席上汇报,习书记与陈增光专员两人坐在主席台上。但习书记对老杨说:“你坐中间,我们两个坐在边上,听你讲。”老杨不肯,认为这样不妥。习书记就讲:“我们要尊重基层同志,你就放心大胆地坐在当中,讲给我们听。”在习书记的一再坚持下,老杨坐到主席台中间的位置,但是很紧张,手有些发抖,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他一边汇报,一边不停地擦汗。习书记见状,赶忙安慰道:“没关系,老杨,不要紧张,慢慢讲。”老杨这才放下心来。

说起来很有意思,听说“地府”来了,乡里的工作人员原计划买几瓶罐头给台上的领导吃,但找遍了全乡只找到一瓶菠萝罐头。开会时,工作人员把这瓶罐头放在了习书记的面前。这在当时是非常稀罕的东西,很多乡亲可能从来都没尝过。但是,放在自己面前的这瓶罐头,习书记始终没有打开。

突然,门口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是一位老奶奶好奇,正在门口探头探脑地“旁听”会议。习书记赶忙对工作人员说,“把这瓶罐头拿给老人家吃吧”,然后将罐头送给这位老人,自己则换上村里的祛暑茶。

会上,习书记将现场反映的问题当即交办给地、县各部门负责人,让大家限时想办法解决。在第二天的现场办公会上,习书记说:“下党乡的情况大家也看到了,水电照明、公路建设和办公场所等方面都亟待解决,咱们要帮助下党乡的老百姓破解‘燃眉之急’啊,每个部门能拿多少钱,大家表表态吧,咱现场就定下来。”据说那次下党乡累计筹集了72万元,这在当年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现在的5000多万元!有个部门领导说了句极其形象的话:“习书记啊,我们把口袋里的毛都拔出来啦!”

在习书记的关心下,下党乡于1991年就实现了公路通车,水电站也投入了使用。更加难得的是,那位当年在地委大会上站起来“放炮”的乡党委书记杨奕周,也成为习书记一位非常要好的基层朋友。习书记多次把他请到家里交谈,后来老杨生病时,习书记还给他寄过药呢。老杨不幸过世后,习书记还对他的孩子的就业等问题给予了帮助。

采访组:《摆脱贫困》这本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的理念、创见和方法,您一定读过这本书吧?请谈谈您印象最深的内容。

郭海鹰:好的。带领闽东人民摆脱贫困,是习书记主政宁德时的一条工作主线。作为一个宁德人,我深深地体会到,这非常符合宁德当时的实际,符合宁德百姓的期盼。

宁德的特点是“老、少、边、岛、弱”,这里是革命老区,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海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岛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在全省九个地区排名倒数第一。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是当时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摆脱贫困》这本书就摆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我读过好几遍,印象最深的是习书记提出的“弱鸟先飞”论和“滴水穿石”论。我认为,这“两论”体现了习书记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辩证发展的方法论。

习书记到宁德后,首先对闽东九县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弱鸟先飞”论,三个月后写下了《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也就是《摆脱贫困》一书收录的第一篇文章。习书记在这篇文章中对“弱鸟先飞”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习书记用“弱鸟”比喻贫困的闽东,提出宁德干部群众要解放思想,破除观念“贫困”,树立“先飞”意识和“先飞”欲望,掌握“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首先,要树立“先飞”的志向,要求干部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实现“扶摇直上”。其次,要炼就“先飞”的本领,农业上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工业上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同时抓好脱贫工作和民族工作,让“弱鸟”羽翼逐渐丰满。第三,要炼就“先飞”的艺术,通过扩大开放、打造软环境等,实现“飞洋过海”。

关于“滴水穿石”论,习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题进行了阐述。他赞美“水滴”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目标一致、矢志不移的品质,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风格,勉励干部群众要立足实际,胸怀长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和至死不渝的精神。

习书记用“弱鸟先飞”和“滴水穿石”两个生动比喻,回答了当时的宁德应以怎样的理念、方式和精神状态推动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宁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任务书”、绘制了“路线图”,要求大家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习书记的这两个理论,使宁德干部群众增强了自信,解放了思想,鼓舞了干劲,统一了认识,让大家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从而汇聚成为推动宁德“飞”起来的强大力量,成为闽东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新时期的“闽东之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书记傍晚与我们社会实践团座谈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五)

19907月下旬,北京大学黄誌、李树峰等30多名学生赴福州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获悉后非常重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实践团驻地看望大家并座谈。习近平同志认为,“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他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他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李树峰,男,19702月生,福建福安人,北京大学法律系1987级本科生,曾任职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办”)秘书处干部,现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

采访组:石新明 郭海鹰 曹钰 秦涛

采访日期:20181215

采访地点: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楼 1005

采访组:李树峰同志,您好!19907月,北京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团赴福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团成员,请您回忆一下当时参加这次活动的情况。

李树峰:好的。我是1987年从福建福安考入北大法律系的,1991年毕业,在校期间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那次政治风波对大学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同学们普遍感到需要更多地到实践中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这一年的秋季学期,北大学生会社会实践部特别热闹,报名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特别多,实践活动的安排也特别丰富。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经多方联系,北大福建同学会决定组织同学们赴福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获悉后非常重视,指示福州市有关部门安排好。北大党委和团委得知后更是高度重视,指定当时的北大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带队赴福州指导这次活动。这也是当年北大影响最大的一个社会实践活动。

1990720日左右,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分批从北京出发。有一个小组到闽北的时候赶上暴雨,他们乘坐的火车被困在山区。习书记得知后指示市里连夜安排一辆大巴车到闽北山区转移受困的同学,接到福州后安排他们在福建省财会干部管理学院住下。这件事情给我的震撼很大,因为当时刚刚经历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社会上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北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异样的目光,避之不及,而习书记和福州市委却给予这么热情周到的安排,让我们非常感动。

采访组:请您谈谈在福州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李树峰:我们实践团有30多个成员,分投资环境、城市建设、教育科技、人才需求、社会心态等6个专题组,成员中有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大部分是福建籍的同学,文科有经济系、法律系、历史系、中文系、外语系、哲学系,理科有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等。调研活动安排有座谈、采访、问卷等,形式多样。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约10天。同学们早出晚归,白天集中考察、分组调研,晚上一起交流收获体会,分享各自搜集的资料,非常热闹。

我参加的是投资组,主要是调查分析福州投资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重点是到马尾调研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马尾地处闽江下游北岸,距福州市中心约16公里,是中外闻名的贸易港口、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马尾船政、马尾海战闻名中外。

实践团6个专题组在调研结束前都按计划完成了调研报告,约十万字。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当时的调研报告应该非常稚拙,但福州市方面非常重视,立即转给了福州市计委、经委、外经委、人事局等有关部门参阅。

采访组:据当年《福建日报》和《福州晚报》报道,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专门到北大社会实践团驻地看望大家并同大家座谈,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座谈情况。

李树峰:记得是1990731日吃过晚饭后,我们接到通知,说习书记要来我们吃住的省财会干部管理学院看望我们并座谈。当时习书记轻车简从,好像就带了一个工作人员来。

习书记到来后和同学们一一握手。我带着期待和激动,心里想,一定要细心体会握手的质感。轮到我与习书记握手时,我手上稍微加了一点儿力,望着他说:“习书记好!”习书记问候我时,始终保持着兄长般的微笑,我感觉他的手特别厚实。

座谈会大概进行了一个多小时。6个专题组的同学分别向习书记汇报了这次调研的成果和体会。经济学院研究生黄誌负责金融环境的调研,他谈到了福州市应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和与台湾地区毗邻的优势,并提出了对发展金融业的思考。

社会心态调研组的同学在汇报中谈及福州人民的心态很朴实,把亚运会当成自己的一件大事。该同学认为,与沿海城市人民的办事效率相比,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的散漫现象应该有所转变。国际经济系学生陈功说道,福州市干部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和对大学生热情周到的接待,使同学们深受感动。

习书记静静地倾听,偶尔插话询问,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福州的夏天比较潮热,那时也没有空调,习书记拿着一把折扇,身穿短袖白衬衣,像兄长一样与我们拉家常似的交流,始终面带笑容,话语亲切自然,倒是我们有点儿紧张和拘束。

关于这次座谈的内容,当时刚刚到福州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1990届毕业生郭海鹰作了整理并写成《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一文,发表在他主编的校园刊物《福建大学生》报上,郭海鹰当时协助我们联系对接了这次实践活动。那份《习近平与北大人交心谈往》原稿保存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现摘录如下:

习书记首先表示欢迎同学们到福州来,感谢各位为福州市的建设出谋划策。他接着说自己与在座各位的年龄相差不太大,因而与大家见面有亲切感,两代人走过的历程、心态、思想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时代背景不一样。

习书记谈到年青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在一片空白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习书记认为“生活不容易”,年轻人对生活的结论不能下得太轻易、草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文革”中的一代人大都经历了从苦闷到重新批判、认识而后建立自己世界观的过程。习书记谈到当时他也是什么书都看,从《三国志》到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太清晰,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在自己过去认为最落后的地方,是在农村的七年插队生活中,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经历了“生活关”“劳动关”的考验,最终体会到了其中真正含义。

习书记告诫同学们说,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习书记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他说,我们没有必要为年轻一代担心——一代必将胜过一代。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

习书记诚恳、实在的话语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会后同学们反映说:“习近平是不打官腔的领导,听得进,聊得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习书记与我们分享了他对中国社会整体情况的看法。他说,中国比较大,国情比较复杂,各个地方的情况可能都有差异。但是,如果我们要真正的想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有报国理想的话,应该更多地深入到基层,真正地了解实际的国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他勉励我们“立志高远,多读书,多到基层磨炼”。

我们觉得习书记非常懂得青年人的所思所想,非常懂得当时青年学生特别是北大学生的成长困惑,对我们有一种导航的方向感。聆听习书记一席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成长方向。

《福建日报》以《向社会学习 向人民大众学习——北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圆满结束在榕活动返京》、《福州晚报》以《北大学生赴榕社会实践团举办汇报会——习近平同志同他们进行长时间亲切交谈》为题,分别在头版对此次座谈会进行了报道。

采访组:请谈谈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您的影响。

李树峰: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福州反响热烈,也在北大引发强烈反响。习书记当年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勉励,时时激励我奋斗前行。

我在北大上学时印象最深的是课外讲座特别多,接受现实社会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通过讲座间接获得,但又觉得这些讲座理论的东西比较多,联系实际的不多。通过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跟社会现实直接结合,就好比有一种“开天窗”的感觉,见到了一个真正现实社会的样子。我们明显感到,书本上学习的与现实中看到的不一样,开始学会更多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校学习的大多是从宏观层面、从假设性的前提看问题,更多的是宏观分析性的逻辑思维。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从现实的角度看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这是从书本和讲座中无法获知的,这种沉甸甸的收获,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我感到同学们都少了迷惘,多了远见;少了躁动,多了踏实;少了失望,多了希望。

1990年暑期在福州的社会实践经历,虽然只是我成长和人生中的一朵浪花,但每每回忆总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此刻,我不由得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喜爱的诗词《采桑子·反“愁”》:“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

采访组:您是福建人,毕业后又回到福州工作,您能否谈谈对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时的印象?

李树峰:1991年夏天,我从北大毕业回到福建,被分配到省委农办秘书处工作,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福州的发展变化。对习书记在福州时的工作,我有三个方面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习书记的为民情怀。习书记总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福州时,他大力推动“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我当时也陪同农办的领导参与了这项活动。

这种为民情怀,从习书记在1990715日晚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阕中,可见一斑。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第二,习书记的战略谋划。习书记在福州时,提议并主持编制了“3820”工程,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习书记在主持规划时,组织课题组外出考察,在媒体上开办“怎样赶上亚洲‘四小龙’专栏”,开展“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等活动,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当时,我们农办也深度参与了这项工作。

习书记当时还非常重视海洋经济,重视生态建设,提出“海上福州”战略。他说:“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在于江海。”

第三,习书记的实干作风。听说习书记来福州不久,就提出“马上就办”的理念和要求,并在福州开发区现场办公会上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旋即,马尾诞生了“一中午拟定一个文”“两天办好办厂手续”等生动故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后来成为福州打造效能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并被推广到福建全省。

习书记在福州还提出了工作督查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会议“限时发言”等许多改进作风的举措。

回忆三十年前与习近平同志接触的珍贵往事,仿佛又一次聆听习书记那天傍晚和我们的谈心谈话。回头看看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我对习书记当年那些话体会更深了,理解更透了。我相信,这些话对于今天青年学子的成长一定会有帮助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好校长习近平同志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六)

1990621日至19965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长达6年,为1074名毕业生签发了毕业证书。上任伊始,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他主持学校发展大计,经常莅校现场办公,参加重大活动,解决各类难题,并通过师生座谈会、形势报告会和信函批示等形式与师生互动交流。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深入社会、深入工农,敢闯新路、敢创新业。

(本报将在报纸和新媒体端专门开辟《青年来信》专栏,刊发广大读者阅读和学习报道之后的启发和感悟,来信请发我们的邮箱xinwen@cyol.com,欢迎踊跃来信)

---------------

采访对象:孙芳仲,男,19461月生,福建周宁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校长,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8年退休。陈其淦,男,19469月生,福建长乐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党委副书记,2006年退休。任涛,女,19701月生,福建福州人,闽江职业大学中文秘书专业1989级学生,曾任闽江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化工系党委书记,现任闽江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采访组:石新明 邹文通 何伟 秦涛

采访日期:20181025 201955

采访地点:闽江学院第二课堂数字馆

采访组:孙芳仲校长、任涛老师,你们好!请回忆一下闽江职业大学办学的时代背景和习近平同志担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后,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孙芳仲: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地方人才急需,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开办地方性大学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1981年起,全国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大学,其中就包括闽江职业大学(简称“闽江大学”或“闽大”)。19841028日,闽大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在福州市礼堂举行,时任福州市委书记袁启彤兼任校长。创业艰难百战多。闽大创校初期,依托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当时“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设备”,人称“三无”学校。当然,按照袁启彤校长的原话,“自己办学,就得有延安抗大精神”。学校处境相当困难,袁启彤校长离任履新前建议:“我走了,谁接我的班做市委书记,谁就要兼闽江大学的校长。”

1990621日,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榕政人[1990]9号),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我记得文件下发不久,大概是7月份的一天晚上,习校长让工作人员通知我去福州市委办公室。一方面,他是想与时任闽大校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提前见个面。另一方面,他也是想了解一下闽大的基本情况。应该说这算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整个见面持续一个多小时。习近平同志声调不高、语气平和,讲话非常实在,眼神也非常温和,没有任何架子,让人感觉像是一次老朋友相见。我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见他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一些内容,其间他还询问一些具体的情况和问题,并且问得很仔细,问得很深入,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做了一次全面的了解。

任涛:我是1989年进入闽大学习的,专业是中文秘书。1990922日上午,学校召开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在会议正式开始前,我们看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干部从会场侧面走进会场,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掌欢迎。我记得当时的掌声非常有节奏感,“一下两下、一下两下”,直到他就座后才停下来。那时,我们才知道这是我们的新校长习近平。年轻、帅气、沉稳、亲切,是我们对他的最初印象。

采访组:19909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并作重要讲话,请孙校长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情景。

孙芳仲:19909月初,我们将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方案上报给习校长,经批示后,时间确定为922日。这是习校长第一次与全体师生见面。那天上午,时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贵主持会议,全校中层干部、师生代表和1990级全体新生参加大会。根据会议安排,由我宣读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名单,学生处处长金丽森宣读学校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并表彰了一批学雷锋积极分子和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时任驻福州空军部队政委阙昌禄和习校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校长强调,一是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三是以身作则,以德育人;四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努力把闽江大学办成具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习校长指出,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阵地,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习校长强调,闽江大学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闽大学生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习校长指出,闽大白手起家,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主要靠“艰苦奋斗、勤俭办学”。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创业者的本色。闽大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好传统,要立足于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办学中的资金困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采访组:参加完1990922日的开学典礼后,习近平同志马上召开现场办公会,请孙校长回忆一下这次现场办公的情景。

孙芳仲:有个情况需要说明,1988年国家教委公布了部分办学条件不达标、需要充实整顿的高校名单,其中就包括闽大。当时,闽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迎接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另外,还有“编制问题”“硬件设施问题”“教工住房问题”“办学经费问题”,尤其是“学生‘农转非’问题”。闽大当时招了不少农村籍的大学生,因为是大专学校,农村籍大学生“农转非”成为一个难题,户籍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那些年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毕业生回学校询问如何解决“农转非”问题,许多学生工作了几年后,仍然还是农村户口。此外,还有“马江分校问题”,根据当时国家教委的要求,不得异地办学。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这次现场办公会讨论。

参加完922日的开学典礼,习校长就带领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针对当时困扰已久的难题进行现场办公。关于“充实整顿”的检查验收,他明确指示按照有关要求提前做好谋划,抓紧落实;关于“编制问题”,他立即要求现场的相关部门着手办理;关于“硬件设施问题”“教工住房问题”“办学经费问题”“学生‘农转非’问题”及“马江分校问题”,能现场敲定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被列入处理日程当中。后来,“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被列为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应该说,习校长到闽大召开过很多次现场办公会,能现场解决的马上就解决了,能解决一点儿就解决一点儿,这是他一贯的作风,真正体现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还有一个情况,就是闽大创办之初,校领导很多,比如,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教育局局长、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派过来的同志均兼任闽大副校长,所以在这次现场办公会上,习校长向大家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采访组:陈其淦书记,您好!听说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难题,请介绍一下习校长主持解决的几件大事。

陈其淦:习校长主持和实施学校发展大计,经常莅校现场办公和指导办学工作。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勇于担起闽大的担子,待全面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后,便开始着手解决四件大事:

第一件是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198812月,分管党务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林弼亨调走了,行政副校长佘智春长期卧病在家,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一直未配齐,长期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派来的两位教授协助管理。习校长看到闽大这样一个残缺的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整顿班子。党委副书记没有了,补一个党委副书记;行政副校长病了,就批准提前退休去休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能单靠别人。他说:“学校创办,非常辛苦,应该就地提拔,不要引进。”同时,他要求学校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名单上报给中共福州市委。后来,学校将时任教务处处长的我作为校党委副书记人选、办公室主任严孟海作为行政副校长人选、公共基础部主任苏希鲁作为教学副校长人选的方案名单上报给他。199010月,我被任命为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199011月,严孟海同志、苏希鲁同志被任命为副校长,分别分管行政和教学工作。

第二件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习校长经常强调,要把闽大建成一所“政治方向正确、规模达标、独具福州特色的地方高等学府”。习校长多次强调,闽大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教育师生,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健康人格、很强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有所贡献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军民共建,聘请校外辅导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993年,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闽大团委“首届‘支部节’最佳组织单位”称号,共青团福州市委授予闽大团委“19921993年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

第三件是完善学校和系部教学建设。一是根据当时国家教委“不得异地办学”的要求,在1990922日第一次现场办公会时,习校长明确指示撤销闽大马江分校,并入总校。19917月,闽大马江分校正式撤销,并入总校。928日,闽大通过了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二是系部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文史学系、技术工程系、财经系、公共基础部的基础上,新增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工程系,根据福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所设置的专业均为社会所急需,所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欢迎。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新盖教师宿舍楼,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对教师实行全面评估考核,建立了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和聘用教师为辅的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199411月,学校对中层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这是学校首次对中层干部进行全面大范围的考核。习校长对闽大的发展和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件是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习校长到任时,学校面积还只有建校之初的35亩,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差得不行,全校只有3栋楼,距离当时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检查验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习校长亲自谋划,主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学校制订了《闽江大学19921995年发展规划》和《闽江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闽江大学的发展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1995年校园面积将达100亩,2000年校园面积可达200亩。19911028日,闽大隆重举行总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的“毓英楼”落成典礼。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作为当年“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19917月出席闽大1991届毕业典礼并发表讲话,1992627日为毕业生作形势报告。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孙芳仲:19917月,我们将毕业典礼方案上报给习校长,邀请他参加当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他欣然答应,明确批示,由我主持,他来讲话。当年,学生的去向都很好,接近百分之百就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数,不少毕业生有几个岗位可挑选。因为,当时我们办学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培养的都是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我们与福州晚报社合办新闻专业,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合办法律专业,与福州市土地局合办土地管理专业,与福州市外经贸委合办外贸专业,与原南京军区卫校合办医学专业,与原福建省旅游局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等等,这些毕业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毕业典礼上,习近平校长向毕业生颁发自己签章的毕业证书,并勉励毕业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任涛:1992627日,习校长为我们即将毕业的1992届全体学生作了题为《福州改革开放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形势报告,当年的《福州晚报》还进行过专门报道。这样的报告后来成为一种惯例。虽然我们长期在福州学习和生活,但对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他在报告一开始就对同学们说,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福州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大家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福州各条战线的建设,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福州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福州市今后的发展设想。接着,他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福州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潜力及今后福州发展的远景。最后,习校长勉励我们:“我很高兴你们即将进入福州建设的主战场,希望你们马到成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人民对你们的养育之恩。我相信闽江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一定能发挥出色的作用。”报告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对当时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一定要为福州建设大展鸿图、奉献青春。

采访组:1993515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与闽大师生亲切座谈,鼓励学生“敢闯新路、敢创新业”。请谈谈当时座谈会的情景。

孙芳仲:1993515日下午,习校长来到闽大校园,与师生就当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习校长在听取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后,指出:“福州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今后将围绕实施‘3820’工程和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构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习校长指出:“当代大学生面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完善,大学生要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将引起大学校园内‘经商热’,一些师生想‘下海’,这是一种新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学会游泳。需要下海,但不要盲目下海。对此,大学生要有思想准备,从自身来说,就是要求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

在谈到加强教育和教育改革时,习校长强调,教育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和综合改革相结合,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口号,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教育。近年来,福州市的教育投资逐年增加,教育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趋势,社会集资办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闽江大学作为福州市教育改革的产物,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最后,习校长勉励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位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鼓励同学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芳仲:习校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把每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他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在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习校长指出:“闽江大学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闽江大学的教改重点,首先就应该从此入手,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只有这样,闽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竞争优势。”

按照习校长的要求,闽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职业大学特色的探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实践训练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学校在校内外都建立了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突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安排。每逢寒暑假前,学校都会向学生发送社会实践介绍信及单位回执单,要求每位同学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0天。社会实践期间,要求同学们撰写社会实践日记,结束后,必须提交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并请实践单位签注意见、加盖公章,开学时上交学校存入个人档案。

1990年,闽大与福州各区党委办(政府办)等单位建立了16个固定的中文秘书专业社会实践基地。1992年,闽大文史学系中文秘书专业与《洪山乡讯》编辑部联合在洪山乡所属各村建立新闻写作实践基地。1990级中文秘书专业同学定期定点到各村进行新闻采访,协助各村报道组工作,并及时向《洪山乡讯》提供稿件和信息。当时,闽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分散返乡实践和统一组织实践两种形式。学生结合本专业特色自选实践单位,到政府部门、农村、工厂、街道、商店等地方参加实践锻炼,开展社会调查……

任涛:像我们中文秘书专业的学生,大都分赴当时福州五区八县的党委、政府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去从事秘书见习工作,熟悉行政秘书工作的各环节,撰写工作简报、行政公文等。1991年寒假,我被安排到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见习实践,参与编辑《信息动态》和信访接待等工作。每天早上,我都提前到办公室,做好清洁卫生、打好开水,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刚开始,我对行政办公不甚了解,效率也不高,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独自编辑信息。1991年暑假,我和曾玉(1989级中文秘书专业学生)同学被选派到由福州市委宣传部牵头的福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福州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全市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那段时间,我们经常陪同办公室领导到各县(区)、各街道社区督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应该说,当时闽大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扎实,“多次实习,重点实践”,我从中受益良多,很多同学的经验和技能都是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的。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当时都很愿意参加这种“真刀真枪”“零距离接触社会”“接地气”的实践活动。

采访组:19941028日,闽大举行建校10周年庆典,习近平同志总结回顾了闽大10年来的办学历史和成功经验,对后来闽大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孙芳仲:1994年闽大办学正好10年,过去人们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想通过1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办学成果,全面总结闽大办学的基本经验并完善闽大办学的总体思路。那时,我们把校庆活动的总体方案报给习校长。他批示同意,并要求节约办。在校庆筹办过程中,我向他做过几次专题汇报,后来他还敦促福州市委办公厅协助做好校庆会务接待等工作。19941028日,在闽大迎来建校10周年之际,学校相继收到中央领导、省市领导的勉励题词和贺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启彤,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福建省原省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等领导分别题词。

习校长在校庆致辞中指出:“今天是闽江大学建校10周年纪念日,闽江大学办学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福州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显著成果之一。所以,今天既是闽江大学的节日,也是福州人民的节日。”习校长指出,十年来,闽大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初期确立的“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宗旨,在建设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新路子,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最后,他强调,“育十邑英才,振八闽雄风”永远是闽大的办学目标,希望闽大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扬长避短,迎着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努力去描绘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蓝图。

通过这次建校10周年庆典,我们更加坚定了闽大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了闽大的办学方向,也强化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突出应用,调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办学,为地方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离任履新时致信全体师生:“六年相处,我与闽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请谈谈你们在与习近平同志交往过程中还有哪些难忘的瞬间。

孙芳仲:在199510月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届一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并兼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9643日上午,习校长到学校座谈。开会前,大家已经知道习校长即将离任履新,都想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全体中层以上干部纷纷就如何办好闽大提出建议和看法。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习校长充分肯定了闽大自1984年创办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习校长强调,福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扶持闽大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闽大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要从抓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着手,软、硬建设一起抓。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要,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地方职业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要搞好学校的配套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使闽大越办越好。

会议结束后,我们从三楼的会议室下来与习校长一起合影,刚好赶上学生下课。学生们听说习校长来学校了,纷纷从走廊向下观望,有不少学生还高呼“习校长好、习校长好”!习校长不时向同学们挥手致意。这是习校长在与闽大师生作告别,在场的许多人都眼含热泪。习校长离开学校不久后,亲自致信闽大全体师生员工,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闽大师生的深厚情谊。

学校师生看到习校长的来信,无不为习校长的真情所感动。他真的是一个重情义、念旧情的人,这在后来的很多事情中都能体现出来。

闽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你们好!

因工作需要,我即将离任履新。临别之际,作为一任校长,我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向你们道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自1990年到福州工作后,即兼任闽大校长。六年来,闽大这所诞生于改革之中的地方职业大学,在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不断地茁壮成长。学校建设初具规模,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走出一条面向社会、具有鲜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对此,我甚感欣慰。谨向积极支持、帮助我履行校长职责的各位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后五年,是福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闽大在福州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任。希望闽大全体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教学相长,共同努力,把闽大建设成适应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具特色的示范性地方职业大学。

六年相处,我与闽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让我们在共同的事业中,密切相连,友谊长存,并真诚地祝愿闽大越办越好,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习近平

一九九六年四月

19996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为闽大15周年校庆题词——“办出特色 繁荣十邑”。200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闽江学院50周年校庆发来贺信,勉励我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2018年是闽江学院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牵挂着学校的改革发展,致信对学校60年的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陈其淦:根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 1995年期间,闽大共有1074个毕业证书是由习近平校长签章的(19965月习近平同志卸任闽大校长)。

尽管习校长工作繁忙,但是他经常通过现场办公、形势政策报告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和全校师生一起共谋学校改革发展。他为学校、为师生所做的事情,大家都记在心里。每年的元旦和教师节,老师和学生都会自发地给习校长邮寄贺卡。他在福州市工作,贺卡就寄到福州市委办公厅。他调去省里工作,贺卡就寄到福建省委办公厅。后来,他去浙江工作了,依然有学生将贺卡邮寄给他。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那就是我们曾与习校长一起吃年夜饭。1991年春节将至,这是习校长到福州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孙芳仲副校长受大家委托,邀请习校长与老师们共度除夕,习校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我记得除夕前一天,也就是199121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习校长轻车简从地来到河南新村18座。这栋楼有36套房子是闽大教职工的宿舍,住了35位教职工,另有一套(601室)是预留给外教的宿舍。当天晚上的年夜饭就安排在601室,学校干部、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20余人参加。年夜饭没有安排专门厨师,餐桌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参加者自带餐具,自带两道拿手菜,每隔十几分钟由家属递送上楼。孙芳仲副校长带来的是炒三鲜、芙蓉蛋,文史学系主任吴俊教授带来了泉州元宵和自酿米酒,我带的是甜点和鱼丸汤……习校长代表学校慰问在场的教职员工,并通过我们对一年来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次简朴又温馨的年夜饭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大家一起聊家常、聊学校、聊教育、聊每道菜是怎么制作的,欢声笑语,无话不谈,气氛非常融洽。习校长平易近人、和蔼温情、尊师重教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美好的回忆。后来,拉斯维加斯官网美术系一位教授以这次年夜饭为主题创作了一幅漆画——《过年》。

任涛:大三时,我有幸作为司仪主持了学校“毓英楼”的落成典礼。典礼前几天,学校办公室方老师找到我,说“毓英楼”落成典礼需要一名司仪,让我提前作好准备。当时我心里有些紧张,心想:怎么会选择我做司仪?生怕自己做不好,心里还在纠结穿什么衣服。

我记得19911028日上午,闽大“毓英楼”落成暨建校七周年庆典在大楼前空地举行,当天还邀请了“洋鼓队”前来助阵。省市领导、共建部队负责人和东建地产公司董事长魏可英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活动。省领导向捐资200万元助建“毓英楼”的魏可英先生授予“乐育英才”牌匾、捐资办学荣誉证书和奖章。接着,省市领导和魏可英先生一起为“毓英楼”落成剪彩。

习校长在讲话中对魏可英先生捐资办学的义举表示敬佩和感谢。他勉励闽大师生要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艰苦创业、勇于改革、坚持特色办学,不断充实提高,努力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还说,办好大学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把闽江大学办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大学。

典礼结束后,与会人员列队合影。我清楚地记得习校长并没有站在靠中间的位置,而是把老领导、老同志和嘉宾安排在中间,自己则站在边上。

19927月,我毕业后留校,在学校党政办公室工作,经常看到习校长到校指导工作、主持校长办公会、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学校解决各种问题。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闽江职业大学和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了闽江学院。

习校长始终关心惦念着学校的发展,他为学校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对同学们提出的“崇尚科学、博览群书”“深入社会、深入工农”“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的殷切期望,成为今天闽江学院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

(来源:中国青年报)


3499cc拉斯维加斯团委官方微信3499cc拉斯维加斯团委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