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检视,读书并编织一个网络和更多的老师一起读书,似乎成了我这十几年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威尔伯在《夏洛的网》中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
在生命中某一刻,对人生价值实现进行悄然的追问,我选择教师共读这件事后,并未大声告诉世界,而是默默去做,用时间去记录,记录阅读之美、阅读之力,以及阅读带给教师乃至区域教育生态的悄然改变。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2004年毕业就来到心仪的教育媒体——教育时报做编辑记者,师范大学给了我做教育的精神路标,汉语言文学专业给了我精进文字的诉求。
2009年,工作调整,我开始编辑《读书》版,经营河南教师读书会。于是,一扇大门逐渐打开,一束束光从书本里透出,给我以教育和思想的滋养。
筑网第一半径:灵魂相交,纸上相逢尽是故人
我清楚记得,河南教师读书会于2009年9月23日成立,当日《书卷》版上,刊发了吸纳会员启事。之后,河南教师有了一个新精神园地——河南教师读书会。不曾想,我和管理员伙伴在这个园地默默做了12年的园丁。
读书会能给会员老师什么?十几年来,从《书卷》到《读书会》,从《成长力》到《课堂》,版面名称有变化,但不变的是这里总有国内名师名校长所出教育专著的最新报道,还有给人教育启迪和精神滋养的最新作品。一大批国内教育大腕的文字在我编辑的版面上推出,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彩。
我和读者一起做深读者,在文本里读山高与水深;读者一起当写作者,在投稿中练习文字的摹刻。回望坚持十几年的约定:每周共读一本书,老师们做到了;每月提交一篇读书笔记,老师们做到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走过经年的潜心阅读和笔耕不辍的岁月,很多老师已成为精神丰盈、笔力强劲而又富于教育新知的人。
和读书会会员一起,我也真实记录与经典作品情绪共振的珍贵瞬间,以自己的方式与书中高手晤谈,个性化地将阅读与教育生活相关联。和管理员党玲芬、徐文祥、梁波涛、谢瑞莉等一起,我们在青灯照书卷的岁月,保持甘于冷坐板凳十年的读书状态。
我通过版面鼓励教师做思辨者,在沙龙里谈教育和人生。以版面为平台,围绕教育名家为主题进行深度阅读,围绕教育热点话题为主旨进行深刻思考,对一本书进行多角度解读,对某一种阅读现象进行理性反思……
筑网第二半径:网上共读,书如明灯照亮来处
2015年,互联网已呈现波澜壮阔地发展之势,我就想,借助网络便利,读书会可以为教师阅读做一些事,如果能形成一个阅读场,持续性地把读书的意义根植在老师们的思想深处,就是一种大善。 于是,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线上分享开启。我当时为读书群拟了阅读主张——“读书为己,私享汇智”。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指向个人的成长,但若人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智慧,汇聚起来就有惊人力量。说干就干,真干实干,一干就是近7年,每周五晚八点,雷打不动,有几年除夕里也没停歇。领读者、跟读者、管理员紧密配合。共读讨论后,整理稿在《教育时报》版面和“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优秀领读者有机会入选年度优秀会员。
从2015年5月到如今,河南教师读书会QQ群周五分享已经走过322期,共计334本好书交流分享。会员优秀读书笔记共发布了160余期,共计350多篇优秀文章,向报刊推荐发表文章200余篇。每周五晚8点的QQ群相约,成了河南爱读书教师的习惯。
美国比阿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河南教师读书会的QQ群阅读活动便是如此。
为提升读书笔记质量,我主张在群内进行公益评稿,以启发更多会员将读书、写作、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厚积薄发,十几年里,几十名会员出版了专著。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共同体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十几年来,读书会员汇聚成“我们”共同体,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交融,安居在自己的精神故乡。
筑网第三半径:读行天下,踏遍山水归来仍是少年
我认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读书、读人、读自然的人。读书人既能耐住寂寞独守孤灯破长卷,又能走出书斋诗酒年华谈人生,到自然之中去、到人群中去,阅读自然之美、阅读他人之长。
清楚记得第一次线下阅读活动是2011年1月22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以《我,在书乡等你》为主题。随后,走遍中原大地,“保卫童年”“带一本书去约会”“书是生活”“带一本书去学校”“阅读经典,塑造自己”“走近陶行知”“读出新我”“《说文解字》与识字教学”“课堂立人,素养致远”系列活动,让老师们一次次精神激荡。
还有太多的细节让我终生难忘:2015年夏天,太行山。读书会会员坐在山间,四围山色葱绿,一群人手捧红书夹,各谈一本好书,人心如山间空气一般清新。我站在太行山一个巨石之上,大声地朗读《燃灯者》片段,读出文字中对师者的敬仰。
2018年1月,在郑州市康平路第二小学举办新年书会,大连的姜懿轩老师赶到会场时,赶上了最后的合影留念;商丘市八一路小学的校长吴伟刚校长带着几十人团队包车参加新年书会,大雾高速封住,辗转高铁前往,带来精彩唯美的古诗诵读……真的应了海明威的那句,“我为我喜爱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我才能快乐如斯”。
从2017年起,读书会会员每年新年到报社过年成为传统。刘肖老师说:“以后新年的第一个周末,都邀会员来报社过年。”这是邀请,也是媒体人的情怀。我看到河南教师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播撒着读书的种子,收获着成长,看着老师们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开阔地到崇山峻岭间,从自我深耕的教室到开怀畅谈的报社会议室,我见证每一次唯美的见面,进行一次次阅读对方精神世界的深谈。我相信,那些读行天下的人,踏遍山水归来仍是少年。
筑网第四半径:微信签赠,用公益行动传递阅读之美
2016年,我发现微信公众平台兴盛,其即时性、贴近性、互动性等优势日益凸显。于是,一个创意在我心里萌动——联合优质图书作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签名赠书。
在报社的支持下,2016年1月3日,《签名赠书》栏目经过前期周密策划和安排,正式开始在“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上线,大受欢迎。此后,《签名赠书》不断更新,坚持将最优质的图书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一坚持,就是五年多。五年来,栏目平均每期“签赠”15本,累计“签赠”图书190多期,共3000多本,读书会的“签赠”模式系全国首创,不仅受到全国各地读者、作者的热烈欢迎,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被出版社和媒体效仿。
我觉得,“签赠”其实是在播种,经由读书会精心推介,引导大家把阅读当成生活习惯,去读新鲜的教育教学主张、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刻的教育生活感悟……
“签赠”嘉宾、2009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林高明说:“对于我而言,‘签赠’是教育生活中的‘相亲’,在文字连线中,我找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灵魂‘伴侣’。”
如今,《签名赠书》栏目相继登陆“河南班主任”“河南校长”“河南师德”微信公众号,向读者“签赠”关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师德师风等优质图书。线上矩阵引领教师阅读的渠道更多,影响力也将更大。
无论是在报纸版面中还是在中原大地上,无论是在QQ群里,还是在微信公众号上,12年来,我和伙伴们都是在做一件事:阅读并鼓励人去阅读,就像那只叫夏洛的蜘蛛,笨拙地编织着。
(文学院 莫晶晶/整理)
校友简介:
代修鹏,2004年毕业于拉斯维加斯官网文学院,现河南教育报刊社教育时报《读书》版编辑,兼任河南教师读书会会长。专心致力于读书会,其中《签名赠书》栏目影响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