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总是听到有人念叨着学校当年的一座建筑:大礼堂。前些日子,在学校的官方微信中再次见到了大礼堂的身影,图文并茂,看得人心潮澎湃!顿时,我思绪万千。原以为,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那座曾经矗立在学校中心的大礼堂,会逐渐被人遗忘。其实不然,在师大,经常有人聊起那段耐人寻味的往事,回忆那座承载着无数人青春岁月的建筑。
当年我做辅导员的时候,曾带领八九级学生在大礼堂参加激动人心的迎新大会和军训动员大会。军训期间拉歌比赛那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在大礼堂内此起彼伏,久久回荡,令人难忘。学校的各种学术报告也基本上在这里举行。当年的那些学生在参加毕业20周年聚会时,还有很多人念念不忘地提起在大礼堂发生的各种趣事。是啊,当年的师大人与大礼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故事。
我毕业分配参加工作的时候,被安排到校团委工作。那时,大礼堂由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负责管理。我刚到团委的时候,团委的专职干部有限,领导安排我主管校级学生社团的工作。此外,我还参与了学生文工团的一些管理工作。学生文工团的聚集地就在大礼堂东耳房的二楼上,工作的缘故让我和大礼堂有了更多的交集。
说到耳房,不得不说说这座礼堂的大体模样。以现在学校的建筑作参照系,大礼堂坐落在平原楼的正北——当年这里是数学系的所在地。大礼堂是一座长方形斜顶的建筑,远远看去像一间超大型的民房。礼堂前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一条贯穿学校东西的大道纵穿广场而过。当年这个小广场也是经常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那时,文化娱乐活动资源比较匮乏,每当放电影的时候,小广场上便人山人海,喧嚣不止。从小广场向正北望去就是大礼堂的正门,简朴而端庄。大门上方镶嵌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几个鎏金大字。拾级而上,便是一小片开阔地,身处其中,高雅情怀油然而生。大礼堂有很多门,除正门外,东西侧面也各有两个大门。每当活动结束的时候这些大门都会同时打开以疏通人群,人流涌动,蔚为壮观。从正面走进大门,里面还隔着一堵墙,东西各有一个边门,进去后,大礼堂会场一览无余,一排排的座椅鳞次栉比,气势非凡;从下往上看,礼堂顶部气势恢宏,少说也有六七米。东西墙壁的一个个窗户紧凑排列,打开的时候室内光线充足。而白天需要放映电影的时候,用黑红两面的大布遮住窗户,礼堂内就一点光亮也透不进来了。礼堂座位按照东路、西路和中路三个区域来划分,门票也是按照东西中路单双号来安排。比如:东路某排某号。从一排到四十多排,座位大约有2000个。这四十多排分成三个区域,留出两个通道,加上东西中路便有了许多通道。
舞台是大礼堂的核心。舞台平面离地的高度有一米五六的样子。舞台面积有三四百平米,足够演场大型剧目了。舞台的两侧就是上下耳房。上耳房的作用一般是管理舞台射灯,同时也用作悬挂幕布,下耳房则是放置音响设备的地方。
耳房是化妆的地方,更多时候让同学休息排练用,平时安排两位同学值班。当年拉斯维加斯官网的文工团在河南省高校中是赫赫有名的,从服装、道具到各种乐器等一应俱全,仅我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大贝斯、圆号、小号、沙锤……那时大礼堂是人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当年没有那么多娱乐活动场所,也不像现在有电视、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高校在抓学生文化娱乐活动方面,除了每周周末的一场电影,更多的是主抓业余文化生活,特别是学生文工团的建设。五四青年节以及元旦都要举办文艺晚会,每到此时,大礼堂内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掌声笑声不断,成为了学子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当然,更多的时候,大礼堂是全校师生开大会的地方。那时候,各种政治学习是比较多的,大会集中听报告是家常便饭。除了校领导作报告,也邀请一些省内外高校名师及社会名流到学校给师生讲国内外形势。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来大礼堂与师生见面作报告的一幕让我久久难忘,台上胡锦涛同志侃侃而谈,绝无讲稿,台下师生济济一堂,令人印象深刻。再一次就是学校申请更名。教育厅领导在大礼堂就学校更名事宜与师生交流沟通、征询意见。1985年6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新乡师范学院更名为3499cc拉斯维加斯。
大礼堂深受师生们的喜欢,然而管理大礼堂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年代久远,礼堂的设施明显老化。举例说,舞台大幕布,经过长年的使用极其破旧,甚至上面还有一些破洞,拉启大幕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幕布就可能被撕裂开。那年寒假,由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牵头打报告,经学校同意,决定更换新的幕布。这个任务具体由校团委来落实。于是,我和学生处刚分来的一位同志利用寒假,到北京采购金丝绒布。最后在北京大栅栏一家布店采购到这种布料。我们从北京回来后,没几天金丝绒布就被托运了回来,我们又马上找厂家加工制作,终于赶在开学之前让新的幕布出现在师生面前。除了幕布外,更换射灯也在校团委的工作范围中。当时也是年轻,我在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亲自爬到舞台上方的屋顶,查看射灯的情况。现在想来,年久失修的屋顶,探一步,迈一步,在灰暗的楼顶小心翼翼的摸索着,假如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从上面跌落下来。可是辛苦归辛苦,每当听到师生在大礼堂的欢声笑语,心里总是甜滋滋的。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当年的大礼堂现在已变成学校的中心花园,往事林林总总,也都成为过去的记忆,但大礼堂却是脑海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每次想起它,那个承载了师大一段沧桑岁月的地方,那个深受大家喜爱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总不禁让人感叹。
大礼堂,何日君再来?
作者:张文举